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衡东人文景观

衡东人文景观

关键词:衡东,罗荣桓,彭友胜,彭浚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荣桓镇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hengdo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42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 衡东山青水秀,人杰地灵。古有状元何克明、彭浚,今有共和国元帅罗荣桓,还有第一个用白话文写小说的女作家陈衡哲,在湖南新军任过毛泽东班长的彭友胜,抗日名将罗芳王圭 ,兵工专家李待琛,用木炭替代汽油制造煤气汽车的工程师向德,中科院院士刘新垣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。人才济济,灿若星辰,名人轶事,俯拾皆是。

  罗荣桓:荣桓镇南湾村人,昔称鱼形南湾。1902年生,无产阶级革命家,军事家,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,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。历任连、营党代表,红四军政委,一一五师师长、政委,山东分局书记,山东军区司令员,总政治部主任,全国人大副委员长,最高检察署长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。1963年12月16日病逝,毛泽东即赋悼念诗:
  记得当年草上飞,红军队里每相违。
  长征不是难堪日,战锦方为大问题。
  斥晏鸟 每闻欺大鸟,昆鸡长笑老鹰非。
  君今不幸离人世,国有疑难可问谁?
  从懂事开始,罗荣桓常听大人讲鬼神故事,把关公说得神乎其神,谁用手一指,立刻肚子痛。起先,他信以为真,从不敢在关帝庙轻举妄动。进入新学堂读书,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后,开始怀疑。一次约了位同学,偷偷将关帝老爷肚子中的盐茶米谷掏出来,再放进一些牛屎狗屎什么的,看能否显灵。过后,什么事也没有。从此,他不再信迷信,并拒绝参加一切迷信活动。
  投笔从戎,参加革命后,罗荣桓南征北战,出生入死,常常遭遇危险。但事有凑巧,偶尔也会意外地化险为夷。井冈山斗争时期,一次参加反围剿战斗,冒着枪林弹雨,察看地形,组织火力,不幸子弹飞来,击中胸堂。心想,这下完了。缓缓神,伸手往胸口一摸,原来怀揣一块银元,恰好挡住子弹,保住了性命,万幸万幸!此后,他总舍不得花掉这枚银元,随身携带,永作纪念。这个小故事广为流传,后来还被编进了《将帅历险记》。《荣桓百年——诗联书画纪念集》征稿时,诗人杨振辉以此为题,作了七绝一首:


  擒龙伏虎显奇才,赫赫英姿九域开。
  弹雨枪林迎面击,银元挡住未生哀。


  罗帅平易近人,无论同志们身处何种境地,他都以诚相待,从不落井下石。1957年,总政文化部部长陈沂,被错划成右派,组织决定下放东北“监督劳动”。行前,他想说说心里话,被很多人拒之门外,唯有罗荣桓同往常一样,有求必应。进门时,罗帅摘下眼镜,迎上前去,深情地看着陈沂夫妇:“陈沂,摔倒了爬起来,站起来,要有个政治家的风度。”经过一番开诚布公的交谈之后,待陈沂夫妇平静了,又说:“祸兮福所依,福兮祸所伏。你们是会因祸得福的!”听完罗帅的话,陈沂夫妇才收起眼泪,振作精神,离开罗家。
  三中全会平反冤假错案,陈沂当上了上海市委副书记。当年的一幕,他终生难忘。为了缅怀罗帅美德与丰功伟绩,他撰写了《像罗帅那样实事求是地对待革命对待同志》的回忆录,被编入怀念罗帅的多种书籍里。
  
  彭友胜:1884年生,1969年去世,三樟乡金湖村粟子港人。1907年投入湖南新军,任过新军副目(副班长),北伐军排长、副连长。1940年前后返乡务农。
  青年毛泽东,投笔从戎参加湖南新军时,曾在彭友胜手下当列兵。彭对毛非常敬重,遇事相商。班里的弟兄收到家信,请毛泽东代读,并代写回信。毛泽东离开时,彭拿出仅有的私人积蓄两元银洋,送把毛泽东作路费。北伐时期,彭友胜正在广州,从报纸上看到《毛润之来穗讲学》的消息,专程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看望。1951年3月14日,彭友胜给毛泽东主席写过一封问候信。3月31日,毛泽东写了回信,对彭友胜的工作生活问题进行指点。之后,人民政府给予了生活补助。
  
  彭浚:字映旌,号宝臣,乾隆三十三年(1769年)生,嘉庆十年(1805)考中状元,历任翰林院修撰、内阁侍读学士、太仆寺少卿、顺天府丞。故有“天子门生,门生天子”之誉。道光十三年(1833)殁于老家——今珍珠乡黄梓塘村。
  彭状元聪颖好学,文思敏捷,即兴应对,誉满神州。早在家乡寒窗苦读时,当地渔夫李三,最喜欢同彭浚学习做对子,一次,李以渔舟为题出一上句:“轻舟如梭,编织江中锦绣;宝塔似笔,倒书天上文章。”彭浚拿惜字炉即兴造句,出口成对。
  衡山县城郊,聂翰林家的五少爷,好以作对取乐。冬季的某日,二人在水塘边玩耍,五少爷触景生情,口拈一句:“水本无愁,因风皱面;山原不老,为雪白头。”彭状元朝白雪皑皑的衡山祝融峰一望,应声而答,妥贴工稳。
  进了京城,皇帝得知彭浚多才善对,便问家乡是否盛行对子。彭浚点头道:男女老少,人人精通。左相们很是不以为然,便奏请皇上,要进行实地考查。数月之后考查官员复命,说在衡州府地,连出几联,无一人启齿,彭状元是在撒谎。彭胸有成竹地恭请考查官员详述其情,看是否属实。考查官员说,在回雁峰前,他们以寺塔出句,问一挑大粪的农夫:“宝塔尖尖,一耸七层八角;”可农夫手一挥,不辞而别。彭浚哈哈大笑道,他已经对上了,你还蒙在鼓里。考查官员眉头一皱,还是费解。彭竣接着说,农夫是以手代言,他的意思是说:“手掌平平,五指两短三长。”考查官员“哦”了一声,又说在青草桥请一少女应对:“青草桥,青草鱼,口衔青草;”见问,一采摘黄花的少女,并不理睬,只顾自己摘一朵黄花插到头上,转身就不见了,可见她擀面杖吹火,一窍不通。彭浚又说,人家一个黄花闺女,怎能随便同陌生男人说话呢?她同那位老农夫一样,也是用形体动作在答对:“黄花地,黄花女,头戴黄花。”你们说,是也不是?面对彭浚的机智灵活,左相们连败两阵,这才低下头来,默不作声,不再难为彭状元了。
  从此,彭浚的名声愈来愈大。相传到奉天府赴任,正逢雷雨大作,地方官员想见识见识彭状元的才学,便在迎候牌坊的右边,贴出一联的上句:“大雨滂沱,洗尽街头迎学士;惊雷霹雳,打开天幕看文章。”彭浚不加思索,提笔就在左边书就了十一个大字。见状,个个伸出大拇指,交口称赞。

  陈嘉言(1851——1935):号梅生,清咸丰元年生于霞流平田,28岁中举,29岁进士及第,授翰林院编修。清朝政府腐败无能,朝廷官员贪污成风。可是,陈嘉言属于另类。任江州(今江西九江市)知府10余年,他不仅没有积敛钱财,反倒卖掉了祖人遗留下来的40石租。旁人很不理解,都说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,时人做官,个个都在捞钱,你倒好,不但不捞钱,反而倒赔,真是个大蠢宝!然而,陈嘉言有陈嘉言的人生观,金钱观,任凭别人怎么说,他还是依然故我,巍然不动其心。并常常写信回家,劝告兄长说:吊钱(1000文)一斤的肉要吃肉,百文钱一石的租莫受租。儿孙有用置田做什么?儿孙无用置田做什么?离任江州知府时,他非常自豪地赋诗自慰:“莅任江州越十年,愧无德政慰先贤,清风两袖常随我,不负闾阎不负天。”
  陈翰林不仅不贪财,而且虚怀若谷,不摆架子,不恃才傲物。一次去友人家闹洞房,新娘子是才女,见陈前来道喜,要求翰林赋诗。陈随口即兴吟哦道:“尖尖十指捧银笺,初赋桃夭第一篇,昨日琼林新宴罢,一身犹带御炉烟。”吟罢,新娘子含笑说,翰林的诗好倒是好,可就是乱了点套,《诗经》里头只讲桃夭几章,而不是几篇,所以“篇”字改成“章”字会要妥当一些。随即,琅琅有声地颂诵道:“尖尖十指捧缣缃,初赋桃夭第一章,昨日琼林新宴罢,一身犹带御炉香。” 陈嘉言不反感,不怕失了面子,而是敲案击节,大加赞赏。
  由于他不尚虚名,不贪钱财,告老返乡之后,生活清贫拮据,常靠朋友与族家祠堂接济过日子。但他不后悔,总是怡然自得,我们可从他的《七十自寿》诗句中,窥见一斑:“傲骨欲除偏激在,名心已尽自陶然,眼中乐事知多少,喜见孙曾绕膝前。”民国24年病逝,享年84岁。
  
  陈范(1860——1913):字叔柔,号梦坡,沱字第四区龙头湾(今新塘镇龙头村)人。清光绪十五年中举,十七年任江西铅山县知县,后因教案落职,移居上海,购下苏报馆,聘章士钊为主笔,发表推荐邹容的《(革命军)自序》和章太炎的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等激进文章,鼓吹革命,惹怒清廷,《苏报》被封,逃往日本。返国后,任上海《太平洋报》编辑,并参加南社。后至北京,主办《民主报》,1913年初,病逝于上海。
  陈范一贯关心社会,关心政治,热心变革,常以独到的思维,提出富国强民的主张。据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先生所著《南社从谈·南社杂碎》一书记载,通过细心观察分析,陈梦坡早在70多年前的1912年就谈过:“中国欲强盛,当自限制生殖始。盖生殖繁,则教养艰,夭折者不知其数,孱弱愚钝者亦不知其数,流离困顿,惨苦万状,何不生之为愈乎!”
  70年后的今天,才被政府和国人重视的问题,可生活在70年前的陈范老先生,却早就看清了,看透了,认识到了人口与社会发展,人口与人们自身生活质量的关系,并大胆提出:“中国欲富强,当自限制生殖始”的主张,真不愧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与报人,我国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学者。
  
  文征明:明代著名书画家,成化六年(1470)生于长洲(今江苏苏州),嘉庆三十八年(1559)去世,享年90岁。少时学文于吴宽,学书于李应祯,学画于沈周,与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祯卿齐名,合称“吴中四才子”,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又合称为“吴门四家”。
  可是,当你打开《辞海》、《三希堂法帖》、《中国书画史》等典籍时,你会发现,文征明除名璧,字征明(后更字征仲)外,还有“衡山居士”和“文衡山”的别称。当然,古代文人除名、字、号之外,且常以籍贯、职官及任职州、府、县作号的习俗。王羲之官右军将军和右将军,所以人称“王右军”。柳宗元河东解州(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)人,后谪迁柳州刺史,故世称“柳河东”与“柳柳州”。那么,文征明既不是衡山人,又未在衡山做过官,他又为何要用衡山县名作号呢? 经考证十六修《衡山观湘文氏族谱》,才弄清文征明先祖文宝的来龙去脉:“宝,梦登公次子,字维善,江西永新固塘人,生于宋嘉定十二年已卯六月初四寅时,咸淳七年辛未以宣教郎授湖广衡州教授。宋末,世乱致仕,留家衡山二十二都,今既字二十二区礼厚,为衡山三卿各派始祖。”礼厚,1966年以前属衡山管辖,今为衡东县大桥镇礼厚村。
  礼厚文宝的第六代孙中,有个文俊卿,有“子六:定开、定英、定聪、定源、定清、定伟”。其中的“定聪”,就是文征明的曾祖父。他是在明朝,由衡山迁到苏州去的,为文氏苏州派的始祖。 文征明之所以又自号“衡山居士”与“文衡山”,其目的是怀念远在湖南的先世祖宗。
  苏州的文氏支系,到了文征明这一代,仍与祖籍的文氏家族保持着密切联系。现有清光绪《衡山县志》的文征明《送侄归衡山》两首七律为证:



  一
  文武家声自宋元,忠贤德泽至今传。
  江湖相望四千里,谱牒源流五百年。
  喜尔衣冠能复始,愧余潦倒不如前。
  不堪相见还相别,目送春云思惘然。

 二

  南望衡阳旧德门,虎符元帅有诸孙。
  山川我正怀桑梓,水木君能共本源。
  两地衣冠由昔盛,百年忠孝至今存。
  相违不尽相留意,狼籍秋风酒满樽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